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人才是一支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科技局、县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成立专题调研课题组,围绕“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上台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召开有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参加的座谈会4次,到农村实用人才家中个别座谈28人次,到生产现场实地考察32次,走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689人次,发放收回调查问卷1120份。通过调研,进一步找准了我县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今后更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金乡县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在了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注重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采取“三个三”措施,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1、搭建三个平台,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础。一是搭建人才选拔平台。我县有着丰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发展种植、养殖、曲艺等,从事自主经营管理,基本上都已率先致富,并初步显现出了辐射作用。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调查活动,我县把具有种殖、养殖、加工、捕捞等技术的专业户、示范户、致富户;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和文化艺术类人才;具有经营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人才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每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西瓜大王”、“蒜王”等评选活动,今年开展了首届“蒜乡英才”评选活动,对特别优秀的,推荐为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激励实用人才的工作热情。二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选送27名同志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济宁农校、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的自学、函授学习,2004年选派了16名年轻同志到济宁农校深造;大力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431”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分批次选派了151名科技人员到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培养致富带头人;在党校开办了农业标准化培训班、国际贸易实务培训班、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畜禽防疫技术培训班等班次,与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联合办班,对经济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并实地参观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村级经济发展典型企业。三是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以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为平台,充分利用大蒜、元葱、无公害蔬菜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基地建设,为现有农村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发展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技术协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形式的生产格局,推动了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66家,大蒜标准化基地达到35万亩,元葱5万亩,冬暖式大棚蔬菜2.4万亩,大蒜、蔬菜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62家,大蒜出口居全国首位。
2、构建三个机制,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活力。一是构建人才流动机制,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坚持柔性政策引才,对愿意保留原籍的外来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建立临时档案,给予常住人口同样待遇,在不转变其身份的前提下“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外来人才的潜力和自主性。目前,已与全国 40 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有20 余名教授、学者长期为金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30余名外地专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在金乡企业担任顾问、经理。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目前,全县建立养殖协会、大蒜销售协会、元葱协会、养鸡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66个,参加入社的农户47276户,吸引和带动农户78727户。二是构建表彰激励机制。加强职称评定工作,立足三农实际,把评定对象的技术水平、生产经营业绩、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主要依据,淡化学历、资历要求;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有技术职称的优秀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三是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一套能进能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动态管理运行机制,每年底到实用人才所在单位、村听取群众反映,公开民主评议,综合了解实用人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挥情况等,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重新评估审定,对那些不符合农村实用人才条件的人员,取消其称号和相关待遇,同时,把那些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人员吸纳到农村实用人才库进行管理。
3、坚持三个加强,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合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格局。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同时,在金乡信息港、电视台开辟专栏,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明显、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努力营造关心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发挥县委党校、乡镇业余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网点的作用,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无偿技术培训服务等等。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对紧缺专业特色人才、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由县级领导联系服务;建立县直部门和乡镇干部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保持与农村实用人才的经常性联系,定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村实用人才中间,当好参谋、尽好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目前农村使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金乡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不”: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从调查情况看,在数量上,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218名,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比例偏低,加之近年来许多优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偏少。在结构上,首先是专业结构不忧,从事种养业的实用人才占总量的59.6%,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占19.4%,企业经营人才、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占18%,从事曲艺等的占3%,缺乏外向型、开拓型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年龄结构不优,40岁以上的占总量的67.1%;40岁以下占总量的32.9%;三是是性别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女性仅占总量的10.2%。
2、教育培训不够,整体素质偏低。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经过自身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而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还不到总量的10%,大专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加上实用人才人员分散,种类繁多,培训课程的设置一时难以达到所有实用人才的需要,专门培训多停留在对种养殖等专业的培训上,而对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仍不够大,使实用人才在涉及产业发展前景问题上站得不高,看得不远。
3、激励措施不多,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村实用人才面广量多,且多为分散型作业,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虽然目前采取了“登记造册、动态管理”等措施,但也只是宏观上的引导,还没有真正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上也相对滞后。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在物质、政治和荣誉等激励措施上的办法还不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体系等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彰、奖励还没有形成制度,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领办经济实体的积极性不高。调研中,82%的乡镇班子成员反映应多制定一些能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措施,90%以上参与座谈的农村实用人才要求完善激励措施,在培养、管理、使用、表彰等方面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政策。
4、作用发挥不充分。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部分实用人才小农意识严重,不愿把自己的“绝活”外传,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有效发挥示范作用;个别实用人才因在帮扶活动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便关起门来自己致富,致使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少数,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吕庄村的甘蓝、茄子种植技术帮扶还局限在本村范围内;葡萄育苗专家李传胜,曾和村支部合作帮助村民共同致富,让村民栽种他培育的葡萄苗,他免费提供技术,但受当年雨水较大造成积水的影响,种植不成功,反而受到了村民的埋怨,打消了他带民致富的积极性;张萍、周彦修夫妇在致力于山东琴书的同时,遇到了后继乏人的问题,仅有的两个学生在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都因前途不光明、赚钱少而半途退出,等等。
三、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参与,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要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与其他人才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委组织部门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二要转变人才观念。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在全社会倡树科学的人才观,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把能力、业绩作为选拔使用实用人才的首要标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宣传他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发展文明乡风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实用人才的荣誉感,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加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加强服务管理,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一是加强跟踪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人才信息库和镇村两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由乡镇和村在对辖区内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定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善建档造册、领导挂点、走访联系、交心座谈等制度,加强与实用人才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使管理工作迈上制度化轨道。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贯通城乡、辐射广大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交流活动,促进人才有序流动;通过开通农技服务热线、“三下乡”等方式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加强农民科技书屋、乡村文化大院、科普宣传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增强对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通过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按区域、行业和产业组建各种协会,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首先要确保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的落实。县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奖励、技术和信息支持等,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社会多方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和推广、资金扶持或贷款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在土地承包上享受优先政策,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农药化肥、优质良种、畜禽防病、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提供便利条件。
3、加大选育力度,解决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一是完善选拔标准。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类型,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选拔标准,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办法,对选拔出的县级农村实用人才颁发证书,真正把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出来,纳入管理和服务范围,便于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加大培育力度。实施回乡工程,通过政策吸引、事业凝聚、亲情感召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村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加大“三支一扶”工作力度,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从经济补助、社会保障、事业激励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大胆创业、放心置业、安心兴业,把他们培养成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广开选育渠道。在产业链上选育实用人才,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基地+种养大户+农户”的产业发展链条,在产业链上成立专业协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种、养、加、销能力俱全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农村党组织中开展的“双培双带”活动等,把农民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人才培养成村干部,达到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双促进。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真正为每村培养一名大学生,为农村培养储备一批实用人才式的后备干部,改善村级干部结构。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一要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出3至5年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使培训真正切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更新步伐。二要整合培训资源。把中等职业学校、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教育培训基地,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把乡镇农村人才服务站、农民培训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作为辅助培训基地,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高标准种养基地作为实践课堂,着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素质。三要实施分类培训。对有一定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较好的种养大户,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对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闯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对外出务工人员,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岗前技术培训,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回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对民间艺术人才,组织他们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多参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影响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四要创新培训形式。分期分批选派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各类农业大中专院校脱产委培,进行学历教育;聘请各类专家、教授,通过课堂讲授、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经常性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巡回辅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传递致富信息;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考察,启迪思维,开阔视野;通过结对帮扶、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实用人才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等。
5、完善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一是完善政治激励机制。对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业绩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优先选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协会负责人,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提高村级班子带富的能力,为农村实用型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二是完善荣誉激励机制。丰富评比项目,积极开展“种植大王”、“养殖大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各类“行业状元”大比武活动,定期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乡村英才”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三是完善待遇激励机制。把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作为人才选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定期表彰制度,特别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群众共同致富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定制度,逐步把实用人才纳入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使昔日“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县乡两级每年对农村实用人才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年终统一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纳入上一级别农村人才管理范围;任务连续完成差、考评位次靠后者,降入下一级别管理;特别差的,清出农村实用人才库,激发农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