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集体经济专刊】
编者按: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补齐工作短板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该项工作。各镇街立足镇情、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部分镇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成效、做法摘要刊发,供学习借鉴。
鱼山街道:一是创办村级创业点。以大蒜市场升级改造为契机,鼓励沿线村庄盘活集体土地,兴建集体仓库,发展蔬菜仓储物流业,借势用力、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发展休闲旅游经济。以张翟水乡文化区和“张翟—李楼—崔口”片区为引领,以大沙河、金马河治理和金马湖、蒜都湖建设为带动,培育、打造一批沿河生态水村和临湖休闲景点,推动乡村旅游经济提质升级。三是盘活村级存量资产。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孙楼村、吴庙村承包荒地河堤,引导荆庄村、窦堂村出租房屋工厂,支持小楼村、三合村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断盘活闲置资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马新超)
马庙镇:一是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在逐村调研、盘清家底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特色和现有资源制定发展规划,今年拟在南周、杨官庄村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对马庙村集体经营场所进行重新规划、整顿租赁;在周沙沃、杨楼、玉皇庙等村发展农村淘宝经济;深入挖掘大程楼龙母文化、金谷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二是重点突破,打点扩面。重点实施义合村“智能配肥”、“保鲜冷库”项目,努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智能配肥”项目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并且能够以每吨低于市场价20元向村民提供肥料,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共赢。“保险冷库”项目村集体以厂房形式入股,进行大蒜外贸出口包装,预计每年带来村集体收入10万元,并能为60-70名村民提供劳动岗位。三是多点借力,融合发展。紧抓驻村帮扶机遇,完善提升翟子超故居,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借鉴孟铺玉米合作社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经验,鼓励各村用活存量,积极争取“一事一议”等惠农资金,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雷娉)
羊山镇:一是发展旅游经济。加大乡村旅游引导和支持力度,拟在王小山村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在山前胡庄村拓展乡愁韵味观光体验,在葛山村丰富“缘中园”农家乐体验,不断拓宽乡村旅游富民模式。二是发展电商经济。引入乐村淘、农村淘宝等网络经济,在部分村试点成立村级电商运营服务站,打造果蔬、熏鱼、甜瓜等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通群众购买“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发挥高洼村无土栽培、苏庄村“棉嫂”品牌、葛山村“缘中园”带动作用,支持村利用集体土地、荒地、水面等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杨曼曼)
胡集镇:一是引进重点项目。与“乐辉”光伏发电公司合作,在全镇77个行政村的135个闲置坑塘铺开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投产后,每亩坑塘每年可收入租金100-300元,精准扶贫户每年每户可领取2000-3000元无偿补贴,并能为每村提供2-3个发电设施维护员岗位。二是发展特色项目。在后史屯村建立白梨瓜种植合作社,计划申请县直资金70万元、自凑资金30万元建设50余亩白梨瓜种植基地,采取村民自愿申报加入、技术专家指导、村民自管的方式进行管理种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三是突破关键项目。投资30余万元,利用村集体土地,在张楼村建设一处集大蒜初级加工、辣椒洋葱收购营销点为一体的代工厂,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同时能吸纳周边群众100余人就近务工,缓解农闲劳动力闲置问题。(王琬)
卜集镇:一是走服务创收型路子。充分发挥“1+X”党员互助的作用,鼓励经济条件好、肯奉献的优秀党员带领农民办合作社,如夏庄村党支部书记高雪厅,带头创办家庭农场,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葡萄,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农户种植葡萄收入达2万元/亩,村民徐效纪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走产业规模型路子。依托圣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金旺家庭农场和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打造周集辣椒、夏庄葡萄、许桥青瓜、孙瓦房雪桃等特色产业,促使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是走资产经营型路子。以“三资”清理清查为契机,利用各村坑塘发展水产业,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充分挖掘东门屯白衣寺、檀庄檀道济故里、夏庄金典寺等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推进全镇旅游事业发展。(李书航)
化雨镇:一是拓宽发展思路。利用每月5日、20日“党员夜校”,邀请农机专家、致富带头人等参与交流学习,活跃发展思维;组织到泗水县、邹城市等5个村学习美丽乡村、村集体创收等先进经验,研究“村级创客驿站”、“农居乐”等致富项目,拓宽发展思路。二是激活内生动力。由党员到户汇集致富“金点子”,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信息库》,由镇党委统筹研究实施;鼓励外出能人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办、领办集体经济,目前已到东营、重庆等地多次对接能人乡才,为唐楼、化北等村争取村集体发展项目。三是盘活闲置资源。按照租赁、修建等思路,对各村土地、坑塘、林场等闲置资源进行盘活,计划在冯海、吴海等3个村发展冷库、金针菇大棚、菌料加工产业,利用赵寨、张楼等5个村的闲置房屋规划打造民俗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田翠荣)
霄云镇:一是点上突破,强化示范引领。重点抓好郑小楼村、霄云村、店子村、鲍楼村4个村集体经济示范点提升,因地制宜建设村级经营性场所、推进煤炭运输车辆经营权股权化、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推进村集体经济深入发展。二是线上延伸,强化资源整合。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布局,在镇北管区、东南管区构建经营性场所示范线,在镇中心管区建立土地流转示范线,在镇西南管区建立红色旅游示范线,不断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目前,郑小楼村级经营性场所已建设完成,并初步达成租赁协议。三是面上覆盖,强化动态跟踪。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一月一抽查、半年一考评”机制,确保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李文岩)
司马镇: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宣传动员、资金保障、督导考核四个工作组,对26个基础好、潜力大的村明确6名科级干部和7名管区总支书记重点包保。二是坚持多元发展。把全镇43个行政村划分为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政策挂靠型、服务创收型、资源整合型等5个类型,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特色农业、休闲采摘、水产养殖等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有1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健全日督导、周简报、月调度、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层层传递压力,任务分解到月,并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作为行政村和管区年底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印发《司马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办法》,规定村里的重大事项支出,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依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方可使用。(周成涛)
鸡黍镇:一是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就地转化一批。结合枣菏高速、328省道、105国道等项目建设,抓好所涉及的17个项目村的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优先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一批。紧抓全镇投资200余万元、对105国道沿线村庄进行立面改造的机遇,年内在焦杭、马集等村建设一批农村门市超市用房、厂房等经营性场所,通过自主经营、对外出租等形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三是实施光伏发电项目,产业带动一批。抓好杨庄村100万元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和另外9个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每年可增加杨庄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受益年限20—25年。同时,积极引导所有具备发展光伏发电条件的村与新能源公司合作,目前70个村已完成项目登记备案。(周瑞香)
兴隆镇:一是发挥组织带头作用。立足“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书记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把具有创业热情和致富技术的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实现自愿联合、共同发展。二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兴隆镇2017年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将李庄、史庙等13个村纳入发展计划,通过整合集体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收回莱河二滩集体土地对外出租等具体举措,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有周河口村、李大楼村、皮前楼村、李草庙村、孔店村等5个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强化引领畅通渠道。鼓励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业合作专业组织,洛城村通过集体土地入股、农民劳力入股、农用机械入股等形式,建立起农机合作社;兴隆村、大棠树村、徐寨村建立了设施完备的农村淘宝服务站,促进了互联网与农业项目深度融合。(史新波)
王丕街道:一是做好“以地生财”文章。鼓励有条件的村根据实际情况拍卖、租赁“四荒”资源,牌坊林村通过租赁集体土地给金鱼湖湿地,每年可收入租金一万余元;苇子园、三杨、祭田、东王楼等村抓住328省道建设机遇,出让集体土地获取了一次性土地资金补偿。二是因地制宜,因需发展。立足“一村一品”,引导各村根据自身需要、群众需求拓宽集体增收的渠道。李楼村利用“南阳湖”农场蔬菜基地优势,建设蔬菜集散中心,三杨村成立了集体农业合作社,李林村、康桥村通过租赁村级经营场所,都获取了一定的村集体收入。三是完善管理,强化监督。实行民主决策,严格村帐代理,所有村财务收支预决算都要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同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级账目公开透明作为“村两委”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勤监督、严考核,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陈玉娇)